首页汉语字典徭役徭役字的解释

徭役

拼音 yaoyi 注音 词性

基本解释

简解

徭役的词语属性

拼音yáo yì
拼音字母yao yi
拼音首字母yy

徭役的词语解释

徭役[ yáo yì ]

古时统治者强制百姓承担的无偿劳动。

徭役的百科含义

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古代,凡国家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它是国家强加于人民身上的又一沉重负担。起源很早,《礼记·王制》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孟子》则有“力役之征”的记载。秦、汉有更卒、正卒、戍卒等役。以后历代徭役名目繁多,办法严苛,残酷压榨贫民百姓。

徭役的详细含义

  1. 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繁多而苛严。

    《韩非子·备内》:“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三国魏曹植《谏伐辽东表》:“臣以为当今之务,在於省徭役,薄赋敛,劝农桑。三者既备,然后令伊管之臣得施其术,孙吴之将得奋其力。”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当时燕齐海岱,赢粮给费,徭役烦苦,人以不堪。”宋司马光《劝农札子》:“今农夫苦身劳力,恶衣糲食,以殖百穀,赋敛萃焉,徭役出焉。”郭沫若《我想起了陈胜吴广》诗:“秦始皇便要筑下万里长城,使天下的农夫都为徭役奔忙。”

  2. 指服劳役的人。

    《汉书·项籍传》:“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秦中,秦中遇之多亡状。”

  3. 谓服劳役。

    南朝宋刘铄《代青青河畔草》诗:“良人久徭役,耿介终昏旦。”

每日一诗

题成倅小筑
陈造
主人领客竟成迟,闲杀林园此段奇。胜日阿莲须后乘,即今佳菊尚东篱。肯来雪壁题诗处,许继华堂堕帻时。醉后与渠同起舞,一庭花影月迷离。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歪八竖八
杂乱不整的样子。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