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
基本解释
简解
石经的词语属性
石经的词语解释
石经[ shí jīng ]
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汉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丰 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汉 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汉灵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蔡邕 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2)三国 魏 齐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唐文宗 开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后蜀 孟昶 命 毋昭裔 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宋仁宗 嘉祐 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因用篆、隶二体,又称“二字石经”。(6)宋 高宗 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7)清 乾隆 年间刻石的“清石经”。参阅 清 顾炎武《石经考》、清 万斯同《石经考》、近人 张国淦《历代石经考》。 2.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云居寺 附近的石经。从 隋 代 大业 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 明 代 万历、天启 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唐 皮日休《开元寺避暑怀鲁望》诗:“石经森欲动,珠像儼将恰。”
石经的详细含义
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
汉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汉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2)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因用篆、隶二体,又称“二字石经”。(6)宋高宗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7)清乾隆年间刻石的“清石经”。参阅清顾炎武《石经考》、清万斯同《石经考》、近人张国淦《历代石经考》。
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附近的石经。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唐皮日休《开元寺避暑怀鲁望》诗:“石经森欲动,珠像儼将恰。”
猜你喜欢
- daomakuang道马矿
- xuyoushun徐友顺
- fantianxiangye饭田响也
- fangshipingzhen方石坪镇
- yaoqiaoyu遥桥峪
- juhuanaocha菊花脑茶
- huagaiji华盖集
- zhongguoditie中国地铁
- jiangmendinv将门嫡女
- tuofushaxing托氟沙星
- qianmingchi钱明耻
- jingxiangfashu镜像法术
- nongwazhiqing弄瓦之庆
- pohongzhen坡洪镇
- xinwenyixian新闻一线
- xuxintuyixiang虚心吐异香
- tongyigongzhai统一公债
- jīn zhū。指金银珠宝。《北史·西域传·阿钩羌国》:“土金珠
- huxinggun弧形辊
- maihaoer麦皓儿
- fujincai付进才
- dixuezhuiji滴血追击
- xushipingyou许氏平鮋
- kongtaduolajituan孔塔多拉集团
- likaiwo离开我
- chenruiping陈瑞萍
- jibianxingxi激变星系
- sunjianlin孙建林
- chenmouyong陈谋勇
- longwenao龙纹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