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基本解释
简解
知事的词语属性
拼音zhī shì
拼音字母zhi shi
拼音首字母zs
知事的词语解释
知事[ zhī shì ]
民国初年称一县的长官。也叫县知事。
知事的百科含义
知事,指通晓事理;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语出《荀子·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知事的详细含义
通晓事理;懂事。
《荀子·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汉刘向《列女传·梁夫人嫕》:“天子感悟,使中常侍掖庭令杂讯问,知事明审。引见,嫕对上泣涕,赏赐累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商小姐见兄弟小时母子伶仃,而今长大知事,也自欢喜他。”清李渔《意中缘·悟诈》:“到底是老人家知事。”
主管事务。
《管子·戒》:“於国有所不知政,於家有所不知事,必则朋乎。”尹知章注:“若皆知之,则事钟於己,将不胜任而败。朋能有所不知,故可以移政。”
官名。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
宋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知事之名由此而起。明清径称县级地方行政长官为知县,民国改知县为县知事,省称知事,后又改知事为县长。郭沫若《黑猫》六:“府县的知事那时都还是旧人,知府姓李,是云南人,和城内一家姓李的豪绅认了同宗。”
官名。
明清时代的属官名。明清之廉访司、通政司、按察司、盐运司等及各府皆置知事。
僧职名。掌管僧院事务。后称为住持。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本朝大曰寺,次曰院,在法:寺有寺主,郡有僧首,总称主首。而宣和三年禁称主字,改曰管勾院门,同管勾院门事,供养主作知事,庵主作住持。至建炎初,避御名,并改曰住持。”
知事的近义词
知县
猜你喜欢
- shè lì设立
- xushiwen徐世文
- bishuixiapiaoliu碧水峡漂流
- qiaowang翘望
- shujiuhandong数九寒冬
- baaihuangeiwo把爱还给我
- shoudujihua首都计划
- guangaixiangshu冠盖相属
- wanliugongyu万柳公寓
- zhongguohaoshipin中国好食品
- xianyifanxiangce嫌疑犯相册
- fannaoriji烦恼日记
- tongguangdongqing铜光冬青
- pinqing颦卿
- lideer利德尔
- xiaojiedashi小街大事
- qiangtandenglu抢滩登陆
- liuyishou留一手
- yezhibanlangao椰汁板兰糕
- bianpingtaixuan扁平苔癣
- mengzhongzhiniao梦中之鸟
- liaoyanxiang蓼沿乡
- xiangxunshi香熏石
- padeli帕德利
- zhuqiaoling朱巧玲
- wenshite文时特
- safuzhiai萨福之爱
- chengshiyizu城市蚁族
- quanchangjinbi全场紧逼
- jihui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