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怀渊明老,昔欲居南村。
诛茅结矮屋,种桑荫前轩。
嘉蔬不盈掬,浊酒时一尊。
客至如许行,惟爱神农言。
作者介绍
蒲寿宬,泉州(今属福建)人。生平不详。从集中诗篇观察,知其曾入戎幕,行迹遍东南。卷一《梅阳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知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前后曾知梅州;《投后村先生刘尚书》,知与刘克庄同时,年辈相近。晚年着黄冠居泉之法石山,山有心泉,因称心泉处士。有《蒲心泉诗》(明《文渊阁书目》),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心泉学诗稿》六卷。事见《八闽通志》卷八六。 蒲寿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南村》是宋代蒲寿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每当我怀念渊明老人,就想起曾经想要居住在南村。
我以茅草结构了一座矮屋,种下桑树为前院增添了荫凉。
我蔬菜的丰收不足以填满双手,但在浊酒之时我只饮一杯。
当客人来访时,他们都欣赏我信仰神农的言辞。
诗意:
《南村》是蒲寿宬借景抒怀的作品,表达了对渊明老人和南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回忆起曾经向往过的南村生活,通过简约的描写,表达了内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蕴含了对自给自足、质朴生活的赞美,并表达了对神农、农业文化的崇敬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作者对南村生活的美好向往。渊明老人是诗人怀念的对象,他象征着古代智者和贤人的形象。通过渊明老人,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智慧和道德价值的追求。诗人营造了南村的田园景象,茅草结构的矮屋、桑树和菜园等元素,展示了一种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方式。诗中的浊酒和神农言,体现了作者对农耕文化和自然的热爱和敬仰。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对田园生活和古代智慧的向往,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质朴生活的追求。通过对渊明老人和南村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智慧和农耕文化的崇敬之情,传递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情感饱满,给人以宁静、愉悦的感受,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