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大石)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9 01:48:38诗人:周邦彦 |  朝代: 宋代 |  体裁: 念奴娇 |  17

醉魂乍醒,听一声啼鸟,幽斋岑寂。
淡日朦胧初破晓,满眼娇晴天色。
最惜香梅,凌寒偷绽,漏泄春消息。
池塘芳草,又还淑景催逼。
因念旧日芳菲,桃花永巷,恰似初相识。
荏苒时光,因惯却、觅雨寻云踪迹。
奈有离拆,瑶台月下,回首频思忆。
重愁叠恨,万般都在胸臆。

作者介绍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念奴娇(大石)》是宋代诗人周邦彦的作品。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醉魂乍醒,听一声啼鸟,
幽斋岑寂。
淡日朦胧初破晓,
满眼娇晴天色。
最惜香梅,
凌寒偷绽,
漏泄春消息。
池塘芳草,
又还淑景催逼。
因念旧日芳菲,
桃花永巷,
恰似初相识。
荏苒时光,
因惯却、觅雨寻云踪迹。
奈有离拆,
瑶台月下,
回首频思忆。
重愁叠恨,
万般都在胸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念奴娇的心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和离别之情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的心境如从醉酒中苏醒,听到了清脆的鸟鸣声,寂静的幽斋中弥漫着一种宁静的氛围。清晨微弱的阳光逐渐破晓,天空明亮而晴朗。

诗人特别留意到盛开的香梅花,它勇敢地在寒冷中绽放,象征着春天即将到来。池塘中繁茂的芳草和美丽的景色也在催促着诗人回忆起往日的芳华。

诗中提到桃花,它在巷子里开放,恍如初次相遇。时光荏苒,诗人习惯性地去寻找雨和云的踪迹,象征着他习惯性地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然而,诗人不禁感到离别的痛楚,他站在瑶台下,回首频频思忆。他的忧愁和痛苦层层叠加,无法抑制,都深深地埋藏在他的内心深处。

这首诗通过描绘丰富的自然景色和表达深刻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离别之情的深深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nian-nu-jiao-da-shi3h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