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华蟾魄,到中秋、祗有人闻一六。
浩渺清风因唤起,千里吹飞鸿鹄。
碧落翻花,瑶空隐瑞,声节琅玕筑。
板怀玉燕,此时嘉梦重育。
始信名在丹台,曈方八百,子已三千熟。
麟脯灵瓜那更有,琼斝神仙醽醁。
秋水春山,柳腰花面,一醉霓裳曲。
长生清净,自然何用辟谷。
作者介绍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赵长卿的文学成就
赵长卿词作甚多,远师南唐,近承晏、欧,模仿张先、柳永,颇得其精髓,能在艳冶中复具清幽之致,为柳派一大作家。词风婉约,“文词通俗,善抒情爱”,颇具特色,耐读性强,享誉南宋词坛。多为咏颂风物之作,也间有讥时诮世、况己喻人的篇章,均清新活泼,自然天成。 著有词集《惜香乐府》10卷。毛晋刻入《宋六十名家词》中。最早是由乡贡进士刘泽整理编集,并以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及总词、贺生辰、补遗类编,厘为十卷。《四库全书总目》对其有评论。《全宋词》录有其词339首,为宋代词人现存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明代毛晋云:长卿的词“方之徽宗”,“响出云霄矣。”赵长卿的生卒年考
唐圭璋的《两宋词人时代先后考》把赵长卿排在北宋末期的词人中,生卒年均不可知。但在《惜香乐府》第三卷末尾有一段附录,记张孝祥死后临乩事。考张孝祥卒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那时赵长卿还在世作词,可知他是南宋初期人。有学者对赵长卿所处的具体时代进行了基本的考证,得出他的生活年代大约在北宋末南宋初,即徽宗(1101-1125)、钦宗(1126-1127)朝,南宋高宗(1127-1162)及孝宗(1162-1189)朝前半期,周邦彦、李清照同期稍后,辛弃疾之前。作品评述
《念奴娇·桂华蟾魄》是宋代赵长卿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桂华蟾魄,到中秋,只有极少数人能听见六声。广阔无垠的清风因此被唤起,吹走了千里之外的雄鹤。碧蓝的天空翻飞花瓣,瑶台的空中隐隐出现吉祥之兆。这是一首声音和音律如宝石一般珍贵的曲调。玉燕佩戴的板怀,此时正滋养着美好的梦想。始终相信自己的名字将闻名于世,前途广阔,已经有三千首诗积累起来。那里还有麒麟肉和灵瓜之美呢?琼斝中的神仙酒更加难得。秋水和春山,柳腰花面,使人陶醉于霓裳之曲。长生和纯净,自然不需要辟谷之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富有想象力的画面。桂华蟾魄指的是月亮,而六声则代表了月亮的变化。诗人以音律和声音的形式,表达了中秋夜的壮丽景象。清风吹起,雄鹤飞翔,给人一种浩渺的感觉。碧落翻花,瑶空隐瑞,描绘了天空中的奇异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中提到的琅玕筑、板怀玉燕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才情和憧憬。诗人自信地相信自己的才华将走向辉煌,并以三千首已成熟的作品为依据。他把麟脯、灵瓜和琼斝神仙醽醁等词语用来形容珍贵的事物,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秋水春山、柳腰花面都是自然界的美景,使人陶醉其中。长生清净的境界不需要通过辟谷或者修炼来实现,而是自然而然的状态。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音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