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晴复阴,因物悟浮生。
杜宇乡心重,杨花世事轻。
知非蘧伯玉,觉是晋渊明。
此意谁人会,骑牛访偶耕。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偶成》是宋代诗人叶茵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时,天空阴沉,然后又放晴,接着又变阴。在这种氛围中,我从周围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人生的虚幻。杜宇对家乡的思念如此之重,而杨花对世事却显得漠然轻快。我知道我不是像蘧伯玉那样的贤者,但我觉得我有着晋渊明的才情。这种心境,有谁能够理解呢?我骑着牛去寻找那些偶然的农夫,希望能与他们交流。
这首诗呈现了一个春天的景象,通过描写天气的变化和周围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中以杜宇和杨花作为象征,表现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不如蘧伯玉那样聪明,但却觉得自己有着晋渊明的才情,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才情的自信。最后,诗人以骑牛访偶耕的形象,表达了与普通人交流的愿望,寄托了诗人对于真实、朴素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和对杜宇、杨花的对比,展现出深刻的人生观和情感体验。诗人以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真实、纯粹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ou-chengo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