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萄新条易扶疏,椿花锁碎满庭除。
旱干只喜雨破土,潦润不忧河决渠。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蒲萄》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蒲萄的新枝条容易扶疏,
椿花的花瓣散落在庭院里。
干旱的土地渴望雨水破土而出,
湿润的土壤不用担心河流决堤。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蒲萄和椿花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的现象和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赏析:
1. 这首诗词以蒲萄和椿花作为意象,通过对植物生长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蒲萄的新枝条容易扶疏,展示了植物的生机勃勃,而椿花的花瓣散落在庭院里则象征着花开花谢,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2. 诗中提到的干旱和雨水,以及土地的破土和河流的决堤,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对生命的依赖。干旱的土地渴望雨水的滋润,而湿润的土壤则不用担心河流决堤的破坏,展示了自然界的互补和平衡。
3.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作者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诗中表现出一种平和豁达的心态,即使面临干旱和困境,也能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然界的变化和恢复。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自然为主题,通过对蒲萄和椿花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