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潜观心四绝词旨俱胜仍用非字奉酬以尽愚衷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5:03:17诗人:钱时 |  朝代: 宋代 |  17

休论人是与人非,会得观心过亦微。
泛滥此生长似旅,天寒日暮是谁归。

作者介绍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起潜观心四绝词旨俱胜仍用非字奉酬以尽愚衷》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理解观察内心的过程都微乎其微。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程,到了寒冷的天空和夕阳西下时,归途究竟属于谁?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观察内心的难度。诗人认为人们对于他人的理解和观察是非常有限的,无法完全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人通过描绘人生为一次旅程的比喻,表达了对于归宿的迷茫和无解的思考。

赏析:
钱时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理解的困境。他使用了朴素的词语和意象,使得诗词质朴而真实。通过将人生比作旅程,他巧妙地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和不确定时,对于归宿的迷茫和困惑。整首诗词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思和对于人情世故的反思,引发读者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qi-qian-guan-xin-si-jue-ci-zhi-ju-sheng-rengxwo.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