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下闻杜鹃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2:20:58诗人:吴融 |  朝代: 唐代 |  9

化去蛮乡北,飞来渭水西。
为多亡国恨,不忍故山啼。
怨已惊秦凤,灵应识汉鸡。
数声烟漠漠,馀思草萋萋。
楼迥波无际,林昏日又低。
如何不肠断,家近五云溪。

作者介绍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人。龙纪初,及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去官依荆南成汭。久之,召为左补阙,拜中书舍人。昭宗反正,造次草诏,无不称旨,进户部侍郎。凤翔劫迁,融不克从,去客阌乡,俄召还翰林,迁承旨卒。有《唐英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作品评述

《岐下闻杜鹃》是唐代吴融创作的一首诗词,具体内容是化去蛮乡北,飞来渭水西。为多亡国恨,不忍故山啼。怨已惊秦凤,灵应识汉鸡。数声烟漠漠,馀思草萋萋。楼迥波无际,林昏日又低。如何不肠断,家近五云溪。

中文译文:
离开蛮乡的北方,飞到了渭水的西边。
多少国家的亡国之恨,让杜鹃不忍在故山啼鸣。
悲愤已经惊动了秦凤,灵魂能够辨识出汉鸡的呼喊。
几声杜鹃的啼鸣,犹如烟雾迷蒙,余思绵延不止如茂密的草丛。
楼台高耸,波光无边,树林昏暗,太阳又渐渐西沉。
如何不让人肠断?我的家就在五云溪附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杜鹃的鸣叫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国家历史的思念和忧伤之情。诗中提到的蛮乡、渭水、秦凤、汉鸡等地名和动植物象征着诗人所处的时空背景。蛮乡北方指的是西南边疆地区,代表着荒凉和边疆的辛苦;渭水和五云溪则是鄂西腹地的两条河流,是诗人离乡背井的地方,给人一种离别之情。诗中的杜鹃代表着对家乡和国家的思念,杜鹃的啼鸣不忍在故山啼,象征着诗人对故国历史的痛心和怀念。整首诗语气悲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国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命运的无奈和忧虑。诗中的景物描写以及情感抒发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深情厚意、悲愤交加的感觉。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qi-xia-wen-du-jua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