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赋湘妃鼓瑟笺,湘妃泛莲叶,上有片云擎月)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9 09:59:52诗人:杨冠卿 |  朝代: 宋代 |  体裁: 古诗 |  23

潇湘日暮时,倚棹蒹葭浦。
不见独醒人,愁对湘妃语。
璧月送归云,一叶莲舟兴。
宝瑟奏清商,波底鱼龙舞。

作者介绍

杨冠卿(一一三八~?),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尝举进士,官位不显,以诗文游各地幕府。与范成大、陆游等多有唱和。撰有《客亭类稿》、《草堂集》等。清四库馆臣据旧刊《客亭类稿》巾箱小字本,并补缀《永乐大典》所收诗文,釐爲《客亭类稿》十四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杨冠卿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客亭类稿》爲底本。校以宋刊巾箱本(简称巾箱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津阁本(简称文津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前调(赋湘妃鼓瑟笺,湘妃泛莲叶,上有片云擎月)》是宋代诗人杨冠卿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潇湘日暮时,
倚棹蒹葭浦。
不见独醒人,
愁对湘妃语。

璧月送归云,
一叶莲舟兴。
宝瑟奏清商,
波底鱼龙舞。

中文译文:
在潇湘的夕阳西下时,
我靠在小船上,停泊在蒹葭浦。
没有看到孤独的醒人,
我对着湘妃感到愁绪万千。

明亮的月光被云彩送走,
一片莲叶上升起小舟。
美妙的瑟琴奏起清商曲,
水底的鱼龙开始翩翩起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湘妃为题材,描绘了一个湖泊的景色和湘妃的悲愁之情。诗人借着湘妃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诗的第一句“潇湘日暮时”,描述了夕阳西下时的湘水景色,潇湘即指湘江。第二句“倚棹蒹葭浦”,表现了诗人停泊在蒹葭浦上,享受湖泊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不见独醒人,愁对湘妃语”,表达了诗人在湖边感到孤独,对湘妃倾诉内心的忧愁。湘妃是湘江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被诗人用来象征忧愁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璧月送归云,一叶莲舟兴”,描绘了明亮的月光被云彩遮挡,一片莲叶上升起一只小舟。这里的莲叶和小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希望。

最后两句“宝瑟奏清商,波底鱼龙舞”,通过宝瑟奏出的清商曲和水底的鱼龙起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以湘妃和湖泊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忧愁和希望的思考和感受,展现了杨冠卿独特的诗意和艺术魅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qian-diao-fu-xiang-fei-gu-se-jian-xiang-fei-f36b.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