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连观静,斜月何晶荧。
寥天如碧玉,历历缀华星。
楼榭自阴映,云牖深冥冥。
纤埃悄不起,玉砌寒光清。
栖鹤露微影,枯松多怪形。
南厢俨容卫,音响如可聆。
启圣发空洞,朝真趋广庭。
闲开蕊珠殿,暗阅金字经。
屏气动方息,凝神心自灵。
悠悠车马上,浩思安得宁。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作品评述
《清都夜境(自此至《秋夕》,并年十六至十八时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思绪。
诗中描述了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明亮。夜晚久了,一片宁静,斜挂着明亮的月亮。天空如同碧玉一般明净,星星点缀其中。楼榭在月色的映照下,阴暗幽静。窗户里透进来的云雾包裹着一切。微尘不起,玉砌闪烁着寒光。栖息的鹤显现出微弱的影子,干枯的松树多变的形状。南方的厢房里,巍峨庄严,音乐声如同可以听见的。启圣那个高尚的统治者在空洞中发出呼唤,寻求真理并在广阔的庭院里走来走去。闲暇的时候,在花瓣如珍珠般的殿堂中,偷偷阅读金字经书。停住呼吸,安抚思绪,凝神专注,心灵逐渐超脱。在车马的嘈杂声中,思绪汹涌,难以平静下来。
这首诗词通过夜晚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思绪和情感。宁静的夜晚,明亮的月亮,以及对修身养性、追求真理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繁忙杂乱的状态的不满,渴望得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整首诗意深远,给人以开阔和静谧的感受。
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情感,富有意境。通过对宁静夜景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的追求和对繁忙生活的不满,以及对修身养性、追求真理的向往。读这首诗词,给人一种静谧和宁静的感觉,让人心灵得到一种抚慰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