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一色磨古铜,落日欲没芦花风。
双飞野鸭忽惊起,渔歌渐远秋江空。
烟波渺渺无终极,中有江南未归客。
短篷夜泊洲渚寒,孤雁横江声正急。
作者介绍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作品评述
《秋江引》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江的水和天空融为一体,宛如磨得古旧的铜器。夕阳渐渐落下,芦花在微风中摇曳欲倒。两只野鸭突然双飞而起,渔歌渐行渐远,秋江变得空旷无人。水烟迷漫,没有尽头,其中有位来自江南的客人还未归家。在寒冷的夜晚,短篷的船只停泊在洲渚上,孤雁横飞过江,发出急促的鸣叫声。
这首诗词通过对秋江景色的描绘,展现出深沉的诗意。作者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江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寂寥、孤独和离愁。秋天的江水如铜一般古朴,夕阳渐渐西沉,芦花随风摇曳,形成了一幅温暖而寂寥的画面。诗中的渔歌渐行渐远,渐渐消失,凸显了孤独的氛围。江南的客人未归,象征着乡愁和离别之情。夜晚的冷寂中,孤雁的鸣叫声更加凸显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和不安。
整首诗词以景写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人在秋江的景色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心境,并以此映射出自身的孤寂和迷茫。诗词中的细腻描写和情感表达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秋江的深远意境,以及其中蕴含的离愁别绪。
方岳通过《秋江引》这首诗词,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秋江的美与哀婉,将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融合在一起,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独特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