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22:25:09诗人:王勃 |  朝代: 唐代 |  18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作者介绍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鬬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復除名。勃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藁。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应该是在仙游观赠送给一位道士。诗人通过描写景色原本质朴却又富有神秘感的仙游观,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和祥和。

在第一联中,诗人描述了仙游观的庭院和宫殿,用“石图分帝宇”形容庭院中宛如分割着皇帝的宇宙之图,而“银牒洞灵宫”则让人想到了灵异的仙境。

接下来,诗人在第二联中,描述了仙游观中别开生面的丹房和茅庐。诗人以“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来形容仙游观内的丹房和茅庐,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

第三联描绘了仙游观内晃动的雾气、空洞的玉坛,给人一种虚幻和空灵的感觉。

第四联中,诗人写了野花常常沾满露水,山叶在风中自然吟唱,凸显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最后,诗人将林中泉水和明亮的月光与诗和酒、故友相联系,表达了与友人一同欣赏自然美,共享诗酒的愿望。

最后两句“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表达了诗人愿望在仙游观中获得更高的境界,实现自己的诗篇和人生的升华。

这首诗词以其精致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和友情的赞美和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仙游观的景物和情感,诗人使读者仿佛能够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qiu-ri-xian-you-guan-zeng-dao-shi-yi-zuo-luo.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