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有怀乡国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17:29:48诗人:杨亿 |  朝代: 宋代 |  23

长安久客逢摇落,不独悲秋更忆乡。
潘岳二毛行欲变,渊明三径已应荒。
书裁尺素鸿难托,梦绕重湖蝶自狂。
游宦十年归未得,尘缨却悔濯沧浪。

作者介绍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作品评述

《秋日有怀乡国》是杨亿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长安的景色和作者怀乡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安久客逢摇落,
不独悲秋更忆乡。
潘岳二毛行欲变,
渊明三径已应荒。
书裁尺素鸿难托,
梦绕重湖蝶自狂。
游宦十年归未得,
尘缨却悔濯沧浪。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长安的久居之后,逢到秋天的落叶,不仅感到悲伤,更加思念故乡。诗中提到了潘岳、二毛、渊明等人,暗示了时光的变迁和人事的荒凉。作者感慨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就像书裁不适合大鸿一样;而梦境中的飞蝶,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狂乱与追求。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游走于宦海十年却未能归乡,现在回想起来却后悔当初追求功名利禄的选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长安漂泊多年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迷茫。摇落的落叶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使得诗人更加思念家乡。引用潘岳、二毛、渊明等历史人物的名字,揭示了时光的变迁和才华被埋没的遗憾。诗中的书裁尺素鸿和梦绕重湖蝶,都是以象征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游走于宦海十年却未能回到故乡的遗憾和后悔,反思了功名利禄对于内心的真正价值。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qiu-ri-you-huai-xiang-guobj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