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陌上草,秋徂故应省。
疾风试飘叶,寒露犹湛颍。
冰霜来无时,尔命讵坚永。
滋蕃奈尔何,咄咄临此景。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秋日杂兴》是宋代诗人李廌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青陌上草,秋已过应省。
疾风试飘叶,寒露依然清澈。
冰霜来临无常,你的命运何曾坚固?
繁华终将消退,这景象令人叹息。
诗词以秋日为题材,通过描绘陌上青草、飘落的叶子、清澈的寒露等自然景观,表达了秋天已经过去,人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季节的变迁。疾风吹落叶子,寒露仍然清澈,表明秋天的特征仍然存在,但也预示着冬天的临近。作者进一步思考了生命的无常和人事的变迁,冰霜的到来没有固定的时间,人的命运亦如此,难以坚守永恒。最后,诗人以滋蕃(指繁华)来对比自然景象的凋零,表达了对兴盛的消退的感慨和忧虑。
这首诗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人以自然景观抒发了对繁华消退的忧虑和对生命无常的思索,呈现出秋天的美感与哲理。通过对诗意的解读,读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独特魅力,并引发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