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客飘然物外游,江南江北总宜秋。
芭蕉昨夜缘何事,和雨和风作许愁。
作者介绍
高翥(一一七○~一二四一),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幼习科举,应试不第弃去,以教授爲业。因慕禽鸟信天缘习性,名其居处爲信天巢,与诗友唱酬爲乐。晚年居西湖,理宗淳祐元年卒,年七十二。有《菊涧集》二十卷,已佚。《南宋六十家小集》中收有《菊涧小集》一卷,《中兴群公吟稿》中收其诗二卷。清康熙时裔孙高士奇辑爲《信天巢遗稿》。事见《信天巢遗稿》卷首高士奇序。 高翥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菊涧小集》爲底本,第二卷以顾氏读画斋刊《中兴群公吟稿》(剔除《菊涧小集》中已收诗)爲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信天巢遗稿》(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秋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高翥。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游客漂泊在外,感叹江南和江北的秋天总是令人心生愁绪。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独客飘然物外游,
江南江北总宜秋。
芭蕉昨夜缘何事,
和雨和风作许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心灵飘荡在物外游移之间。他感叹江南和江北的秋天总是给人以忧愁之感。诗人提到了芭蕉,暗示了秋天的凋零和离别,与雨和风相伴随,进一步增加了诗中的愁绪。
赏析:
《秋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旅行者的情感体验。诗人以独客的身份,通过描绘江南和江北的秋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愁。诗中的“芭蕉”象征着秋天的凋零和离别,与“雨”和“风”交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愁绪和寂寥感。
整首诗词情感深沉,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孤独旅行者内心的忧愁和思绪。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和意象,使诗意更加深远。《秋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qiu-rip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