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寄友僧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2:54:23诗人:释智圆 |  朝代: 宋代 |  23

白云高卧者,滞疾阻相寻。
信断沧洲阔,房扃翠岳深。
寒虫藏坏壁,庭树滴残霖。
早晚同闲话,孤灯照苦吟。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秋夕寄友僧》是宋代释智圆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白云高卧者,滞疾阻相寻。
信断沧洲阔,房扃翠岳深。
寒虫藏坏壁,庭树滴残霖。
早晚同闲话,孤灯照苦吟。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寂静的秋夜,表达了作者在僧友身边思念彼此的情感。白云高悬,形容僧人高卧于山间,寂静而安详。然而,由于疾病的困扰,彼此相见的机会变得不易,阻碍了彼此的相聚。信件中断,彼此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就像广阔的沧海一样。房门紧闭,翠岳(指高山)深邃,象征着僧人的隐居生活和追求心灵境界的决心。寒虫躲藏在破旧的墙壁中,庭院的树木滴下残雨。这些景物烘托出僧人寂静的环境和孤寂的心境。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在早晚相聚时闲谈,孤灯照亮着他们苦心吟咏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展示了僧人的孤独和寂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白云高卧者,沧洲阔,房扃翠岳深等意象的运用,给人以广阔、深远的感觉,与僧人隐居的心境相呼应。同时,诗人以寒虫躲藏、庭树滴残霖等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孤独的情绪。然而,最后两句“早晚同闲话,孤灯照苦吟”,展示了僧人与友人的相聚,以及孤灯下苦心吟咏的情景,透露出对友谊和追求的坚持。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僧人寂静的生活状态和对友谊的珍视,给人以思索和感悟的空间。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qiu-xi-ji-you-se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