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寿徐伯熙察院)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0:21:40诗人:辛弃疾 |  朝代: 宋代 |  体裁: 鹊桥 |  11

豸冠风采,绣衣声价,曾把经纶少试。
看看有诏日边来,便入侍、明光殿里。
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尘沈醉。
好将三万六千场,自今日、从头数起。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鹊桥仙(寿徐伯熙察院)》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豸冠风采,绣衣声价,曾把经纶少试。
看看有诏日边来,便入侍、明光殿里。
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尘沈醉。
好将三万六千场,自今日、从头数起。

诗意:
这首诗词是辛弃疾为庆贺寿徐伯熙察院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徐伯熙察院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政治事业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涯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辛弃疾独特的笔触展现了对徐伯熙察院的景仰和祝愿。首先,豸冠风采和绣衣声价描绘了徐伯熙的高贵和出众。接下来,诗人谈及自己年少时曾试图从政,但机会有限。然而,现在他有幸受到徐伯熙被召进朝廷的邀请,进入明光殿侍奉天子。这表达了诗人对徐伯熙的敬意,并暗示着自己对从政的渴望和希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辛弃疾描述了朝廷中的美景和自己沉醉其中的心情。他将东君(指天子)形容为年轻而充满魅力,花明柳媚则描绘了宫廷的繁华景象。他希望能够引领自己的才华,像玉尘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沉醉。最后,他表示从今天开始将全力以赴,努力做好每一个场合,以期在政治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首诗词展现了辛弃疾对徐伯熙的敬佩和对政治事业的渴望,同时抒发了自己对朝廷宴会和政治运动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辛弃疾的才华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que-qiao-xian-shou-xu-bo-xi-cha-yua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