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3:57:34诗人:仲殊 |  朝代: 宋代 |  体裁: 宋词 |  15

斜日平山寒已薄。
雪过松梢,犹有残英落。
晚色际天天似幕。
一尊先与东风约。
邀得红梅同宴乐。
酒面融春,春满纤纤萼。
客意为伊浑忘却。
归船且傍花阴泊。

作者介绍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仲殊的作品风格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

仲殊的文学成就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

  仲殊有词1卷,名《宝月集》,早已失传。近人赵万里辑《宝月集》1卷共46首,断句七,《全宋词》据以收录时,有所增补。《全宋词补辑》又新补22首。

作品评述

《鹊踏枝》是宋代诗人仲殊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斜日平山寒已薄。
雪过松梢,犹有残英落。
晚色际天天似幕。
一尊先与东风约。
邀得红梅同宴乐。
酒面融春,春满纤纤萼。
客意为伊浑忘却。
归船且傍花阴泊。

诗意:
这首诗以冬日落日斜照山峦为背景,描述了山寒已渐消退,雪花已经飘过松树枝梢,但仍有些许花瓣残落。天色渐晚,天与地交界处的晚霞渐渐如幕般降临。诗人举起酒杯,提前与东风约定,邀请红梅花一同宴饮。在酒中,春天的气息融入了酒液,使得杯中的美酒如同春天的花瓣一般娇嫩。客人们的心意都被这美景所吸引,忘却了一切烦忧,只想归船靠近花荫,在此停泊。

赏析:
《鹊踏枝》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日山水的景色和人们的宴饮场景,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斜日、雪花、山寒、红梅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冬日的景象,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冬季景色中的寂静、凛冽和残存的美好。诗中的晚霞如幕、酒面融春等描写形象生动,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临其中,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美景和宴饮的欢愉。

同时,诗人通过描写客人们的心意被美景所吸引而忘却烦忧,表达了一种愉悦、舒适的心境。整首诗以景入情,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思绪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宴饮欢乐的向往。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景致,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刻的珍惜。

《鹊踏枝》以流畅的诗句、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仲殊的才华和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这首诗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蕴含了对人生的一种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愉悦与感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que-ta-zhicbe.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