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
作者介绍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作品评述
《鹊》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韩偓。诗中描写了一只鹊的形象和境遇。
诗中写道,鹊凭借着偏承自然的雨露滋养,使得它的羽毛黑白分明,这是众人所共知的。它在高处筑巢,亲近着凤阙,当它安静的时候,它会在龙墀上闲谈。它变成了金印,象征着吉祥的征兆,飞向银河,再次寻找曾经走过的旧路。尽管它无法在天涯找到稳定的栖息地,但它仍然依靠着万年的枝条来托身。
这首诗借鹊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稳定和坚韧的向往。它描绘了鹊依靠自然力量生存和繁衍,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奋斗的精神。同时,诗中也含有对于追求稳定和安定的向往,鹊无法在天涯找到稳定的栖息地,但它仍然能够依靠着万年的枝条来支撑自己的生命,这与人们在追求成功和幸福时所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类似之处。
整体来看,这首诗虽然字数不多,但通过对鹊的描绘和写意,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寓意着对于追求稳定和成功的热切向往。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quego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