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7 06:49:16诗人:张抡 |  朝代: 宋代 |  体裁: 写人 |  13

炎天何处可登临。
须于物外寻。
松风涧水杂清音。
空山如弄琴。
宜散发,称披襟。
都无烦暑侵。
莫将城市比山林。
山林兴味深。

作者介绍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作品评述

《阮郎归》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抡。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炎天何处可登临,
须于物外寻。
松风涧水杂清音,
空山如弄琴。
宜散发,称披襟,
都无烦暑侵。
莫将城市比山林,
山林兴味深。

译文:
在炎热的天气中,何处可以登高远眺,
必须去追寻超然的境界。
松树的风声与涧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空山犹如弹奏着琴声。
宜散发自然,舒展衣襟,
一切都没有被烦躁的暑气侵扰。
不要将城市与山林相比较,
山林中的乐趣更加深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炎热夏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自然宁静的渴望。诗中的"登临"和"物外寻"表明诗人渴望得到一种超脱尘俗的体验,想要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烦忧。松树的风声和涧水的清音相互交织,形成一种美妙的和谐,空山的景象也像是在弹奏着美妙的琴音,给人一种宁静和悠然的感觉。

诗人提到"宜散发,称披襟",表达了对于自然的随性和舒适的态度,意味着应该让自己的头发自然散开,衣襟舒展,不受束缚。诗人进一步强调"都无烦暑侵",暗示在山林之中可以远离热浪和烦躁,感受到清凉和宁静。

最后两句"莫将城市比山林,山林兴味深"是诗人的寄语,他告诫人们不要将城市的喧嚣与山林的宁静相比较,因为山林中的乐趣更加深远。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山林的喜爱和追求,认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乐趣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林的静谧和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自然、远离尘嚣的渴望,以及他对大自然美好与城市喧嚣的对比思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音乐的比喻,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和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氛围。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ruan-lang-guicuf.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闲居即事
费冠卿
生计唯将三尺僮,学他贤者隐墙东。照眠夜后多因月,扫地春来只藉风。几处红旗驱战士,一园青草伴衰翁。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百举百全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