偪侧苍苔地,{左亻右瓜}邪白石池。
数枝红菡萏,几尺碧涟漪。
鱼鳖争香饵,儿童簇钓丝。
爱来芳荫下,每日日西时。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山池》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间的池塘景色。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偪侧苍苔地,
{左亻右瓜}邪白石池。
数枝红菡萏,
几尺碧涟漪。
鱼鳖争香饵,
儿童簇钓丝。
爱来芳荫下,
每日日西时。
这首诗词的意境主要是描绘了一个山间的池塘景色,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山池的美丽和生动的场景。
在这首诗词中,作者用了一些意境化的语言来描绘山池的景色。"偪侧苍苔地"表达了山池边上生长着葱翠的苔藓,给人一种青翠的感觉。"{左亻右瓜}邪白石池"是对池塘的描述,表明池塘是由白色的石头构成的。"数枝红菡萏"是指池塘中开放着几朵红色的莲花,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几尺碧涟漪"描绘了池水的颜色,碧绿的水面上泛起了涟漪,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诗中还描绘了一些生活的场景。"鱼鳖争香饵"表达了在池塘中,鱼和鳖争相吃着香饵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池塘中的生态。"儿童簇钓丝"描写了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垂钓,展示了乡村生活的活泼和快乐。
最后两句"爱来芳荫下,每日日西时"表达了诗人喜欢到这个山池中来,坐在芳荫下,欣赏日西时分的美景。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时刻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间池塘的美丽景色和生动场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同时,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追求也透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