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古山净,云归北崦昏。
老僧方在定,童子不譍门。
伏虎知慈力,灵禽演法言。
槛前泉数斛,清澈是心源。
作者介绍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作品评述
《山中僧》是宋代释文珦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僧人在山中静坐的情景,展现了自然与修行的和谐共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日落古山净,
太阳西下,古山静谧无尘,
云归北崦昏。
云归山北,崦嵫山逐渐昏暗。
老僧方在定,
老僧静坐冥想,
童子不譍门。
小童恭敬地站在门外,不敢打扰。
伏虎知慈力,
即使猛兽也能感知到慈悲之力,
灵禽演法言。
灵性的禽鸟传递佛法的言语。
槛前泉数斛,
门前的泉水流淌数斛(一种容量单位),
清澈是心源。
清澈见心灵的源泉。
这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对比,表达了僧人在山中静坐修行的境界和心境。夕阳西下,古山静谧无尘,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云归山北,崦嵫山逐渐昏暗,暗示了夜幕的降临,与僧人的静默形成鲜明的对比。老僧静坐定定心神,童子恭敬地站在门外,展现了师徒之间的和谐与尊敬。诗中提到的伏虎知慈力和灵禽演法言,寓意着一种智慧和力量,即使是凶猛的野兽和灵性的禽鸟也能体悟到慈悲和佛法的力量。最后,诗中的清澈泉水象征着心灵的纯净和源泉。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山中僧人的宁静与智慧,凸显了自然与修行的和谐共生。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山林的宁静、心灵的净化和修行的境界,引发对内心深处的反思与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