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咏古木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0:25:51诗人:卢纶 |  朝代: 唐代 |  24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
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
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

作者介绍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人。大历初,数举进士不第。元载取其文以进,补阌乡尉,累迁监察御史,辄称疾去。坐与王缙善,久不调。建中初,为昭应令。浑瑊镇河中,辟元帅判官,累迁检校户部郎中。贞元中,舅韦渠牟表其才,驿召之,会卒。集十卷,今编诗五卷。

作品评述

《山中咏古木》是唐代卢纶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古木的景象,表达了岁月更迭、自然气象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高大的树木已经萧索,
夜雨和秋风再次交织。
坠落的叶子在竹丛中鸣响,
斜角的根系拥抱着破碎的蓬草。
一部分融入山色之中,
长久地伴随着流水的声音。
不知有多少人来到过这个地方,
云门去也是通透的。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通过对古木的描绘来表达。高大的树木已经凋零,夜雨和秋风将它们再次吹落,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坠落的叶子在竹丛中鸣响,揭示了大自然中微小的声音和生命的存在。斜角的根系拥抱着破碎的蓬草,表现了树木的生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依存。一部分古木已经融入了山色之中,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长久地伴随着流水的声音。诗人对此地的来人和去往云门的人都充满了好奇,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的探索和互动。

这首诗词通过对山中古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坚韧。诗人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传达了自然与人类的共生关系。诗词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界中微妙之处的觉察,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han-zhong-yong-gu-muod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