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诗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2:28:21诗人:李石 |  朝代: 宋代 |  24

行脚归来马簸箕,重龙山上有驹儿。
锹锄底下无人问,要见江湖船子师。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扇子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石。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脚归来马簸箕,
重龙山上有驹儿。
锹锄底下无人问,
要见江湖船子师。

中文译文:
步行归来,手持扇子扬起微风,
在重龙山上,有一匹年轻的马驹。
在锹锄的地下,无人理睬,
我渴望见到那些航行江湖的船夫。

诗意:
《扇子诗》描绘了一个行脚归来的人,手持扇子迎接微风。诗中提到了重龙山,山上有一匹小马。然而,在锹锄的土地下,没有人关注他的归来。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与江湖中的船夫相见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色、人物和诗人的情感。扇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炎炎夏日的象征,通过描绘诗人手持扇子迎风行走,诗词营造出一种清新、轻盈的氛围。重龙山的描写增添了一丝神秘感,而驹儿则象征着年轻与活力。锹锄底下无人问的描写表明诗人的归来未引起他人的关注,暗示着他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与江湖船夫见面的愿望,展现了他对自由和旅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富有意境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由漂泊生活的向往。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han-zi-shi3s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