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诗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21:18:09诗人:李石 |  朝代: 宋代 |  26

也不悲噫也不歌,只将恬淡养天和。
团蒲徒倚谁呼觉,梦里分明被佛呵。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扇子诗》是宋代诗人李石所作,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和生活态度。

诗词以扇子为主题,通过扇子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首句"也不悲噫也不歌,只将恬淡养天和"表明诗人对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保持了一种超然的态度。他既不为外界的喜怒哀乐而动容,也不为之欢呼歌唱,而是以恬淡的心境养育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天地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句子"团蒲徒倚谁呼觉,梦里分明被佛呵"描绘了诗人在梦中的境遇。他坐在团扇上,静静地依靠谁的呼唤而醒来呢?这里的"团蒲"象征诗人沉思的场所,而"谁"则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冷漠。最后一句"梦里分明被佛呵"则可能意味着诗人在梦中受到佛陀的教诲,觉悟到了超脱尘世的真谛。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冷漠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越。通过扇子这一日常物品的形象,诗人将自己与尘世隔离开来,追求一种恬淡自在的心灵境界。这种超脱的态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理念,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雅情怀。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han-zi-shibot.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