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桂子玉舒花,天上楼台出帝家。
只许阿兔操杵臼,不知更有玉虾蟆。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扇子诗》是宋代诗人李石所作,这首诗以扇子为主题,通过描绘扇子上的图案,展现了一幅秋天的景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秋桂子玉舒花,
天上楼台出帝家。
只许阿兔操杵臼,
不知更有玉虾蟆。
诗意:
《扇子诗》以秋天的桂花和扇子为中心,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诗中提到了桂花的香气和扇子上的图案,以及天上楼台和皇室的关联。最后两句则引发读者的思考,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提到了阿兔操杵臼和玉虾蟆,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份趣味和神秘感。
赏析:
《扇子诗》通过描绘桂花和扇子,以及天上楼台和皇室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秋天的美丽景象。桂花是秋天的象征,它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陶醉。同时,扇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品,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被用来扇凉和装饰。诗中的天上楼台与皇室的关联,暗示了扇子的高贵身份和价值。
最后两句诗以幽默的方式出人意料地提到了阿兔操杵臼和玉虾蟆,破坏了前面景色的庄严和肃穆,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调侃和俏皮。这种突然的转折使得整首诗别开生面,让人不禁产生一种想象和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巧妙构思和幽默才华。
总的来说,《扇子诗》将秋天的景象与扇子的图案相结合,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幽默风格。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文化艺术品的描绘,诗词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使人在欣赏中领略到秋天的美丽和诗人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