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诗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0 07:00:47诗人:李石 |  朝代: 宋代 |  22

小小愚民岂易欺,士夫妄论似相知。
业书若上天盘秤,当用崑崙作秤锤。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扇子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对扇子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中虚伪和欺骗行为的批判和反思。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小愚民岂易欺,
士夫妄论似相知。
业书若上天盘秤,
当用崑崙作秤锤。

诗意:
这首诗以扇子为喻,探讨了社会虚伪和人们欺骗的现象。作者提到愚民,意味着普通人容易被欺骗,而士人则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作者呼吁,如果将人们的行为和言辞放在天平上衡量,应当用崑崙(古代传说中的神山)来作为衡量的标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扇子的隐喻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虚伪和人们言行不一的不满情绪。通过称呼民众为"愚民",表达了他们容易被欺骗的无奈和忧虑。而对士人的批评,则是指出他们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对社会的认知存在偏差。最后一句"业书若上天盘秤,当用崑崙作秤锤",呼应了前文的批判,表明作者认为真正的标准应该是崑崙,意味着应该以高尚的道德和行为作为衡量的标准。

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扇子的比喻,抨击了当时社会中的虚伪和欺骗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实和道德的追求和渴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han-zi-shivay.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