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树荒寒晚叶枯,又寻短棹泛焦湖。
场经古战心欲折,客老诸侯饥更驱。
去国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
袖诗来谒公就态,曾说襄阳而座隅。
作者介绍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上刘和州》是宋代刘过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草木凋零,寒气袭人,晚秋的叶子已经枯黄。我再次乘坐短棹,漂浮在焦湖之上。这片土地曾经历受过古老的战争,我的心情如同战场一般忧伤。年迈的客人和饥饿的诸侯都被迫离开故乡,漂泊无依。
离开了我的祖国,我感到孤寂而无助,只能用白眼凝视着远方。我才智悟性平平,但我为国家的边疆筹谋计策,向洪儒学习。我带着写好的诗作前来拜访公卿,曾说过要在襄阳留下我的足迹。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时代的苍凉和动荡。作者刘过写出了自己离乡背井的心情,以及对战乱和贫困的深切感受。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学识的追求和对名利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hang-liu-he-zh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