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
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
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
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诗词:《社日关路作》
晚景函关路,
凉风社日天。
青岩新有燕,
红树欲无蝉。
愁立驿楼上,
厌行官堠前。
萧条秋兴苦,
渐近二毛年。
中文译文:
傍晚时分在函关路,
微凉的风中社日天。
青岩新筑燕儿来,
红树之间没有蝉鸣。
愁坐于驿楼之上,
厌疲于行走官堠前。
凄凉的秋意悲苦满,
渐近二毛年的终结。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社日函关路傍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岁月流转、人事易改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诗中以描述函关路的晚景为始,函关路是唐代主要运输通道之一,也是白居易取道长安回到家乡的必经之地。傍晚的函关路弥漫着微凉的凉风,让人感受到时节渐进,夏日将尽的气息。青岩新筑,燕子开始飞回,但红树之间却听不到蝉鸣,预示着秋天的临近。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愁烦之情。他愁坐于驿楼之上,驿楼是旅行者的栖息之地,诗人可能是暂住在这里,心情萧条,厌倦行走于官堠前,官堠是古代行官车马的主要道路。诗人感叹秋天的凄凉,对于兴致日渐消磨、时光的迅速流逝感到苦涩,渐近年事的终结。
整首诗以伤春怀秋的叙述手法,揉合着自己的心绪,给人一种幽怨、忧愁的感觉,抒发了诗人对光阴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无奈之情,给人以深沉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