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生户,前日献一豹,今日献一狼。
豹因伤我牛,狼因食我羊。
狼豹诚为害人物,县官赏之缣五匹。
射生户,持缣归。
为人除害固可赏,贪功趋利尔勿为。
弦弓毒矢无妄发,恐尔不识麒麟儿。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射生户》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一个射生户的故事,通过对射生户的赞赏和劝诫,表达了对正直行为的崇尚和对贪婪行为的警示。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射生户,前日献一豹,今日献一狼。
豹因伤我牛,狼因食我羊。
狼豹诚为害人物,县官赏之缣五匹。
射生户,持缣归。
为人除害固可赏,贪功趋利尔勿为。
弦弓毒矢无妄发,恐尔不识麒麟儿。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射生户献豹和狼的故事,表达了对正义行为的赞赏和对贪婪行为的警示。射生户是一个勇敢正直的人,他为了保护牛羊不受豹和狼的伤害,主动献出了自己的财物。这种行为被县官看在眼里,赏赐他五匹缣绸。
诗中的“射生户,持缣归”表达了射生户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诗人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正直的行为应该得到赏识和鼓励,而贪婪和追求功利的行为则应该警惕和避免。
最后两句“弦弓毒矢无妄发,恐尔不识麒麟儿”是诗人对射生户的劝诫。诗人用这句话告诫射生户,他应该慎重行事,不要滥用自己的力量和权利,以免伤害到无辜的人。诗中的“麒麟儿”象征着善良和正义,诗人希望射生户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遵循正义的原则。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之间的冲突,以及对正直行为的赞美和贪婪行为的警示。它以寓言的形式,通过一个小故事传达了深刻的道德观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