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燕铭勒故山,耳闻殊议骨毛寒。
愿君共事烹身语,易取皇家万世安。
作者介绍
马扩(?~一一五一),字子允。徽宗宣和中多次以閤门宣贊舍人使辽、金。五年(一一二三)转武功大夫,和州防御使,坚持抗金。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七),奉信王榛命自庆源五马山向朝廷请援,命爲河北应援使,改枢密都都承旨兼知镇江府。三年,夺职永州安置。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许自便。二年,爲河南二广安抚司都统制兼参议官,因议论不合弃官归。三年,爲江淮荆浙诸军事都督府参议官。四年,復枢密都承旨。五年,爲沿江制置使。七年,知鼎州。八年,爲荆湖南路马步军都总管。十一年,和议成,罢领祠禄。二十一年卒。着有《茅斋自叙》、《续自叙》等,已佚。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繫年要录》有关各卷。
作品评述
《使金和赵良嗣》是宋代马扩的一首诗词。诗中言道未见燕铭勒故山,无法亲眼目睹毛遂自荐之事,但耳闻赵良嗣卓越之才华令人肃然寒毛。诗人希望赵良嗣能够毛遂自荐,为国家效力,并以此来实现皇家万世安宁的美好愿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未曾见到燕铭勒故山,
只是听说赵良嗣资质出众,
令人心悸寒毛直竖。
希望你能够向皇室自荐,
为国家效力,
实现皇家万世安宁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赵良嗣的欣赏和期望。诗人未曾亲眼目睹赵良嗣的才华,但通过耳闻得知其过人之处,令人感到敬畏。诗人希望赵良嗣能够毛遂自荐,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整首诗意深刻,表达了对才能和忠诚的渴望和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荣光的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传达了对赵良嗣和整个国家的祝愿和期望。以毛遂自荐的故事为背景,诗人透过赵良嗣的才华和忠诚,希望能够推动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诗人的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使整首诗词显得朴实而有力。同时,诗词揭示了诗人对国家利益和皇家安宁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