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再登月台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10:40:20诗人:吴芾 |  朝代: 宋代 |  11

虚度中秋颇动怀,今宵却事上高台。
强延风月虽聊尔,一对江山亦快哉。
小子仍携竹叶至,同僚还折桂枝来。
老夫为尔牵诗兴,笑向花前覆一杯。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十六夜再登月台》是一首宋代吴芾所作的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思考。

诗词中提到了中秋节的虚度,表明诗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心情颇为动荡。然而,这个夜晚诗人却登上了高台,寻找某种事物或体验。尽管是强行追求风月之景,却也是一种消遣和寻求心灵安慰的方式。这样的心态使诗人在这个夜晚上心情愉悦,感叹江山的壮丽。

诗词中还提到了诗人带着竹叶前来,而同僚则折来桂枝。这象征着诗人和同僚之间的友谊和情感交流。诗人为了激发自己的诗意,向花前倾斟了一杯酒,这表明他希望通过酒的作用来激发灵感。整首诗词充满了中秋夜晚的浪漫和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友情的赞美和珍视。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追求内心慰藉和诗意的渴望。它展示了作者在虚度中秋后的思考和自我调适的过程,以及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积极态度。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hi-liu-ye-zai-deng-yue-ta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