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山见月(一作宿青山石楼)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5:29:40诗人:李益 |  朝代: 唐代 |  体裁: 乐府 |  28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
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作者介绍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祕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衆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復用为祕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画为屏障。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作品评述

石楼山见月(一作宿青山石楼)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
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译文:

紫色的边塞长时间作战,黄色的沙漠路途遥远。
故友今夜在我宿处,看见明亮的月光照在石楼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李益的故人在宿处石楼中观赏月光的情景。首先,诗的第一句"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表达了作者的故人是在边塞军事防御的地方度过许多年的,这里"紫塞"指的是边塞的紫色徽号,"黄砂碛路穷"则指的是边境地区的沙漠盛行,路途遥远艰险。紧接着,第二句"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呈现了作者的故人选择在这个石楼中过夜,并在其中欣赏月光。通过这样的叙述,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故人在边塞漫长岁月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孤寂。同时,石楼作为一个观赏月光的地方,也象征着情感的庇护所,让故人在茫茫边塞中找到了一丝宁静。整首诗简洁明了,以简单、详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和故人的情感,以及故人在边塞生活的环境。它表达出人们对远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美的欣赏,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独特情感和精炼的艺术表达。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hi-lou-shan-jian-yue-yi-zuo-su-qing-shan-sh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