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古寺僧房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7:16:31诗人:齐己 |  朝代: 唐代 |  10

绿树深深处,长明焰焰灯。
春时游寺客,花落闭门僧。
万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
劳生莫相问,喧默不相应。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书古寺僧房

绿树深深处,
长明焰焰灯。
春时游寺客,
花落闭门僧。
万法心中寂,
孤泉石上澄。
劳生莫相问,
喧默不相应。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绿树深处的古寺僧房内,
一盏盏明亮的灯火照亮着。
春天里来寺庙游玩的客人,
花儿凋谢,僧人们闭起门来。
万法都在心中得到宁静,
孤泉从石上流淌而过。
不要问劳苦的生活,
闹腾和沉默没有相应之处。

诗意:
《书古寺僧房》描绘了一幅宁静深远的僧房景象。诗中绿树、长明的灯火、春时的游客、花儿的凋谢、万法的宁静、孤泉的清澈,都营造出一种宁静与静谧的氛围。作者通过寺庙中僧人与自然景物的互动,表达了一种内心的静默与宁静。

赏析:
《书古寺僧房》透过寥寥数语,展示了唐代文人对僧房的独特的情感与理解。诗中境界高远,以绿树、长明的灯火为背景,将自然与宗教融为一体。绿树、春日的游客、花落与闭门的僧人形成对比,客观地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事物的消长。最后两句古朴而含蓄,寓意深远,不时地提醒着读者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所牵扯,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省。整首诗温润而内敛,道出了作者对僧房与僧侣生活的理解与赞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hu-gu-si-seng-fa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