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太乙编年卷尾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5:09:56诗人:华岳 |  朝代: 宋代 |  17

年来太乙犯咸池,三式编年事可疑。
西北膏腴从脯腊,东南皮肉恐疮痍。
尧天日月期无已,胡地烟云岁有之。
更向江湖问同志,中原何日是归期。

作者介绍

华岳(?~一二二一),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韩侂胄当国,岳以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下大理狱,监管建宁。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復入学登第,爲殿前司官属。十四年,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有《翠微南征录》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华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简称抄本),并酌采抄本书末所附近人张元济所作校勘记(简称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书太乙编年卷尾》是宋代诗人华岳的作品。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归乡的渴望。

诗中描述了太乙(指北方)多年来频繁遭受战乱的困扰,使人们对历史的记载产生了怀疑。西北地区富饶,人民安居乐业,而东南地区却因战乱而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诗中提到尧时代的天地间没有间断,而胡地(指北方)的烟云却年复一年地出现。诗人不禁向江湖上的同志们询问何时能够回到中原(指中央政权所在地)。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和动荡时局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西北和东南地区的差异,凸显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力和对人们心灵的伤害。同时,通过对尧时代和胡地的对比,突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

《书太乙编年卷尾》以其独到的表达方式和深沉的情感,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乱世的思考。诗中的意象和对比使读者对作者的心境产生共鸣,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hu-tai-yi-bian-nian-juan-we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