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流三百丈,日射碧琉璃。
一气何终极,淋漓自不知。
作者介绍
蒲寿宬,泉州(今属福建)人。生平不详。从集中诗篇观察,知其曾入戎幕,行迹遍东南。卷一《梅阳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知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前后曾知梅州;《投后村先生刘尚书》,知与刘克庄同时,年辈相近。晚年着黄冠居泉之法石山,山有心泉,因称心泉处士。有《蒲心泉诗》(明《文渊阁书目》),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心泉学诗稿》六卷。事见《八闽通志》卷八六。 蒲寿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书香炉瀑布图后》
朝代:宋代
作者:蒲寿宬
《书香炉瀑布图后》是宋代文人蒲寿宬的作品。这首诗以瀑布为题材,通过描绘瀑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飞流三百丈,
日射碧琉璃。
一气何终极,
淋漓自不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瀑布的壮美景象为背景,展示了自然界中的壮丽景观。诗人用简练而形象的语言描述了瀑布飞流而下的景象,给人以磅礴之感。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流淌三百丈,如同一道巨大的飞流。阳光照射在水流上,使其呈现出碧蓝如琉璃的光泽。这种景象让人感叹自然的奇妙和壮丽。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一气何终极,淋漓自不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诗人通过瀑布的形象来暗喻人生的流转和终极命运。水流不断地流淌,却无法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人生亦如此,一个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也无法预知自己的终极归宿。这样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存在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人生境界的思考,通过对瀑布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并启发了人们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领悟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