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
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
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
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作者介绍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作品评述
《疏雨》
疏雨从东送疾雷,
小庭凉气净莓苔。
卷帘燕子穿人去,
洗砚鱼儿触手来。
但欲进贤求上赏,
唯将拯溺作良媒。
戎衣一挂清天下,
傅野非无济世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幅清新的生活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社会的思考。
首先,诗人描绘了下着疏雨的清凉景象,东风的吹拂伴随着疾雷的轰鸣,小庭院中莓苔净化了气息和空气,给人带来了清新和宁静的感觉。
接着,诗人以“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来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变迁。燕子匆匆离去,鱼儿来到砚台下抚玩,暗喻岁月的更迭和人事的变幻。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社会关怀和对于正直才德的重视。他以乌衣相映的形象,将清廉的行为凭借在整个天下,表达了自己渴望进贤求上赏的心愿。而“拯溺”意指拯救溺水者,将自己的才能和作为助人的媒介,以此来壮大清廉势力,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词句,传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担忧和期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风尚的反思,诗人向人们传达了对于美好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向往,寄托了对于健康和和谐社会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