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寺谒傅大士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7 05:14:10诗人:郎士元 |  朝代: 唐代 |  27

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
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

作者介绍

郎士元 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郎士元的生平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唐代诗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

郎士元的作品风格

  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中兴间气集》称其诗风"闲雅","近于康乐(谢灵运)"。尤擅长五律,如"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送李将军赴定州》),"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送杨中丞和蕃》),"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长安逢故人》),"车马虽嫌僻,莺花不厌贫"(《送张南史》)等诗句,或凝炼浑厚,或真切自然,均为世所称。七古《塞下曲》一篇,则悲壮激越,犹有李颀遗意。

  有《郎士元集》 2卷,《唐诗二十六家》本。《唐诗百名家全集》所收名为《郎刺史诗集》 1卷。《全唐诗》编存其诗 1卷。《全唐诗补编》补诗五首。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唐才子传》。

作品评述

《双林寺谒傅大士》是唐代郎士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照顾世代的甘露已流逝,贤才的赞誉将传承至后人。
唯有这地方展示荣耀,何方会再次有这样的境地。
月光虽然无法了解夜晚,松阴也不记得春天。
但我仍然怀念诗人的生辰,应在一粒微尘之中。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表达了对过去荣光的怀念以及对今天和未来的无奈和思考。作者把寺庙作为寄托,用草露和津梁来象征前代的荣耀和后人的赞誉。然而,这样的辉煌已经过去,今天的境地却没有能够重现昔日的辉煌。月光和松阴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它们无法感知夜晚的变化和记得春天的美好。最后,作者怀念诗人的生辰,意味着对于生命和时间的反思,把它们放置在尘世的微小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作者通过寺庙的景色,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变迁,以及人世间的短暂和微小。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邃,表达了对时间和人生的哲学思考。读者通过阅读这首诗词,可以对时间和生命产生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huang-lin-si-ye-fu-da-sh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