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5 13:06:16诗人:姚述尧 |  朝代: 宋代 |  体裁: 水调歌头 |  16

碧落暮云卷,玉宇静无尘。
宝阶露滴仙掌,秋气正平分。
冷浸银河清澈,光射珠躔明灭,素女拥冰轮。
今夕桂华满,疑是别乾坤。
对清影,凌灏气,沃芳尊。
凭高凝望,万里城阙尽铺银。
偏照长门离恨,更揽西园诗思,何处不关情。
此景年年好,莫惜醉归频。

作者介绍

[约公元一一七三年前后在世]字道进,华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末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可考。工词,著有箫台公馀词一卷,《强村丛书》传于世。

姚述尧的著述

  字进道,华亭(今上海)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乾道四年,知温州乐清县。九年,权发遣处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六八)。淳熙九年,知鄂州,放罢(同上书职官七二之三六)。十五年,知信州,旋改主管毫州明道宫。著有《箫台公馀词》一卷,以其官乐清时县有箫台峰,故取以名词,今存《彊村丛书》本。其词“清丽芊绵,绝无语录气,亦南宋道学家所罕见也”(陆心源《箫台公馀词跋》)。慢词如《念奴娇》(山城秋早)抒怀,《水调歌头》(碧落暮云卷)咏中秋,气势豪放,风格接近苏东坡;短调如《朝中措》(满城风雨近重阳)、《减字木兰花》(暗香清绝),也清新灵动。《全宋词》第三册收其词六十九首。《全宋诗》卷二一二七录其诗一首。《全宋文》卷四九二二收有其文。事迹见《永乐乐清县志》卷七、陆心源《箫台公馀词跋》。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中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姚述尧。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碧落暮云卷,玉宇静无尘。
宝阶露滴仙掌,秋气正平分。
冷浸银河清澈,光射珠躔明灭,素女拥冰轮。
今夕桂华满,疑是别乾坤。
对清影,凌灏气,沃芳尊。
凭高凝望,万里城阙尽铺银。
偏照长门离恨,更揽西园诗思,何处不关情。
此景年年好,莫惜醉归频。

译文:
碧蓝的天空中,夕阳的余辉渐渐收敛,
宇宙宫殿里静悄悄,没有一丝尘埃。
宝贵的台阶上露珠滴在仙人掌上,
秋天的气息正好,平均地分布。
冷凉的银河沐浴着清澈的水,
光芒照射着明灭的珠子,素女拥有冰轮。
此夜桂花香气充盈,仿佛是分离了乾坤的感觉。
对着明亮的月光,凌灏的气质,香醇的酒。
倚高处凝望,万里的城阙都铺满了银光。
斜照长门的离别之恨,再揽西园的诗思,无处不牵扯情感。
这样美景每年都如此,不要舍弃频繁的醉意归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中秋之夜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景色和情感。诗人用婉约的笔触表达了秋天的清凉和宁静,以及对离别和思念的感受。

诗的开头以碧蓝的天空和夕阳的余辉作为背景,形容了天空的美丽和宇宙宫殿的宁静。接着,诗人描绘了宝阶上的露珠和秋天的气息,展现了秋天的平和与和谐。

诗的下半部分以银河和明亮的月光为景,表达了对美景的凝望和对情感的牵挂。诗人以长门的离别之恨和西园的诗思,表达了对离别和思念的深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中秋夜的美景,表达了对离别和思念的感受,并呼唤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放弃频繁的欢聚和畅饮。这首诗词以清雅的词藻和婉约的意境,展示了姚述尧独特的才情和对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hui-diao-ge-tou-zhong-qiu88p.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送友人西上
林石涧
祖席歌云散,春风助马飞。到京三月尽,为客几时归。雨驿梨花瘦,烟村荻笋肥。倚门有慈母,莫负老莱衣。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长话短说
要说的话很多,一时不能说清,只用扼要的几句话表明主要意思。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