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34:51诗人:朱敦儒 |  朝代: 宋代 |  体裁: 水调歌头 |  23

中秋一轮月,只和旧青冥。
都缘人意,须道今夕别般明。
是处登临开宴,争看吴歌楚舞,沈醉倒金尊。
各自心中事,悲乐几般情。
烛摧花,鹤惊露,忽三更。
舞茵未卷,玉绳低转便西倾。
认取眼前流景,试看月归何处,因甚有亏盈。
我自阖门睡,高枕笑浮生。

作者介绍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是一首宋代朱敦儒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中秋一轮月,只和旧青冥。
都缘人意,须道今夕别般明。
是处登临开宴,争看吴歌楚舞,沉醉倒金尊。
各自心中事,悲乐几般情。
烛摧花,鹤惊露,忽三更。
舞茵未卷,玉绳低转便西倾。
认取眼前流景,试看月归何处,因甚有亏盈。
我自阖门睡,高枕笑浮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中秋夜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作者通过描写明亮的月光和夜晚的氛围,表达了人们在这个特殊的夜晚聚会、观赏吴歌楚舞、痛饮美酒的欢愉情绪。然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忧愁和喜悦,矛盾的情感在这个夜晚交织。作者通过几个意象,如烛台照花、仙鹤惊起、玉绳倾斜等,强调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最后作者自嘲地说,他将闭门独自入眠,笑看人生如浮云般虚幻。

赏析:
这首诗词以中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展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它以简练而富有韵律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淡泊态度。诗中采用了对比和意象的手法,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夜晚的景象,将人们的欢愉和矛盾的情感相融合,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内敛的意境。

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如烛摧花、鹤惊露,以及玉绳低转等,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起伏。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词传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主题,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虚幻。

最后两句“我自阖门睡,高枕笑浮生”,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透和超脱。作者选择闭门独自入眠,高枕而卧,以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对待人生的喜怒哀乐,表达出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和对生命的淡泊从容。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淡泊超然的态度,展示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虚幻的洞察,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hui-diao-ge-touc7v.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