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一夜涨痕吹,江岫排空送衮衣。
万里直愁知己远,百年长恨此公稀。
眼看蜀柂沙边起,心逐吴云峡外飞。
流水高山有殊遇,此生何地不瞻依。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别袁公四诗》是宋代孙应时的一首诗词。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人情之间的痛苦与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袁公的离别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南风一夜涨痕吹,
江岫排空送衮衣。
万里直愁知己远,
百年长恨此公稀。
眼看蜀柂沙边起,
心逐吴云峡外飞。
流水高山有殊遇,
此生何地不瞻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南风吹拂、江岫排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袁公的离别之情。南风一夜间涨起,春风吹拂着江岫,似乎为袁公送上了华丽的衮衣,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诗词中的"万里直愁知己远,百年长恨此公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深感袁公与自己相隔遥远,心中直愁着这位知己的远离,长久以来对袁公的思恋之情也愈发浓烈。袁公稀少,意味着袁公在世间的稀有和珍贵,也加深了诗人对其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眼看蜀柂沙边起,心逐吴云峡外飞"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追随的决心。诗人注视着蜀地的红染和吴山的云烟,表达了他内心与离别的袁公相伴相随的决心。
最后两句"流水高山有殊遇,此生何地不瞻依"表达了诗人对于流水、高山的殊遇的向往,同时也表明了无论生命的何处,诗人都会怀念、依恋着与袁公的友谊。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袁公的离别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增添了情感的深度和诗意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