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雪餐冰二十年,空月日月自风烟。
从君识尽搜诗法,不透芗岩不是仙。
作者介绍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这是一首宋代的诗词《送陈养晦谒阆风舍先生四首》。戴表元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陈养晦的崇敬之情,并借此赞扬了他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才华。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嚼雪餐冰二十年,
空月日月自风烟。
从君识尽搜诗法,
不透芗岩不是仙。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与陈养晦相伴二十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陈养晦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诗中提到了"嚼雪餐冰",形象地描绘了作者与陈养晦长期苦心钻研诗词的情景。"空月日月自风烟"这句诗表达了陈养晦在孤独寂寞的环境中默默耕耘,追求诗词艺术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诗"从君识尽搜诗法,不透芗岩不是仙"则赞扬了陈养晦在诗词创作方面的造诣。他的诗词才华深不可测,能够洞察到诗词中的精妙之处。"芗岩"是指人所居之地,"不透芗岩不是仙"意味着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才能真正成为诗仙。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与陈养晦的友情与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诗词创作的追求和对诗人境界的崇尚。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戴表元对陈养晦才情的敬仰,同时也启发着读者对于诗词艺术的思考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