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故佳丽,杰观环孤峰。
对峙焦公庐,林杪出疏钟。
南归谢尘鞅,北眺足从容。
应持济州手,一酹击楫翁。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傅守归》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宰。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山故佳丽,杰观环孤峰。
对峙焦公庐,林杪出疏钟。
南归谢尘鞅,北眺足从容。
应持济州手,一酹击楫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傅守归的场景。诗人刘宰以金山为背景,表达了对傅守归的敬佩和送别之情。诗中描绘了金山的美丽景色,山峰高耸孤立,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焦公庐是山上的一座庐宅,诗人与傅守归对峙于此,象征着他们的交情深厚。林间传来疏钟的声音,让人感到宁静祥和。傅守归即将南归,诗人向他表达了谢意和祝福。傅守归北眺远方,表现出他从容自信的姿态。诗人希望傅守归能够带着济州的手信,一路平安,同时也祝福他在未来的事业中取得成功。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金山的壮丽景色和焦公庐的对峙场景,展示了作者对傅守归的敬佩和送别之情。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山峰、庐宅、疏钟等元素巧妙地融入诗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静、人和的氛围。诗中的南归和北眺,表现了傅守归的从容和自信,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他未来的祝愿。
诗中的最后两句“应持济州手,一酹击楫翁”,以济州的手信和击楫翁的酒喻表达了诗人对傅守归的送别之情。济州是一种以植物为原料酿制的美酒,代表着友情和祝福。击楫翁是指送行者在江上击船舷以示送别的仪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傅守归的美好祝愿和深情告别。
整首诗情感真挚,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与傅守归之间的情谊和送别之情,同时又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使整首诗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