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处赤心片片,答处不负来机。
今有问灵隐如,何是实际理地。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颂古十六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心月
【中文译文】
问处赤心片片,
答处不负来机。
今有问灵隐如,
何是实际理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出自宋代释心月的《颂古十六首》之中,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心灵追求真理的探索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赤心片片",这是在问询人们的内心是否真诚无欺、纯净无瑕。而"不负来机"则表明了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的期待,都能够恰如其分地回应和满足。
接着,诗人转向提问灵隐寺,这是一座位于杭州的佛教寺庙。诗中的问题是关于灵隐寺是否能够真正地实践佛法的理念,寻求到实际的境地。这个问题涉及到人们对于信仰之地是否能够真正地体现其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以简练的表达方式,探讨了人类内心的纯真和对于真理的追求,同时对于宗教信仰的实践提出了质疑。它通过对于心灵和宗教的思考,引导人们思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的立足点。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gu-shi-liu-shou2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