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踪迹,断消息。
白云无根,清风何色。
散乾盖而非心,持坤舆而有力。
洞千古之渊源,造万像之模则。
刹尘道会也处处普贤,楼阁门开也头头弥勒。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颂古一百则》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云无根,清风何色。
白云飘逸无根,清风无法捉摸其真实颜色。
诗意:表达了古代文化与历史的无形性,如同白云飘忽无定,清风无法捉摸,历史中的事物也常常没有确凿的根据和明确的轨迹。
散乾盖而非心,持坤舆而有力。
散布乾坤的盖头并非因为内心的欲望,而是出于一种无私的心态;执着坤舆(包容的象征)却有着强大的力量。
诗意:表达了修行者超越个人欲望的境界,以无私的心态散布智慧与慈悲,虽然内心包容一切,但却拥有强大的力量。
洞千古之渊源,造万像之模则。
洞悉千古的深邃渊源,创造万物的模范。
诗意:强调了智者对于历史的洞悉和对世界万物的创造力,他们能够深刻理解历史的渊源,同时具备创造新事物的才能。
刹尘道会也处处普贤,楼阁门开也头头弥勒。
尘世中,道会智者无处不在,楼阁的门敞开着,处处都是普贤和弥勒。
诗意:表达了智者的存在无处不在,他们随时随地都在指引人们走向智慧的道路,就像普贤菩萨和弥勒佛一样。
这首诗词通过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隐喻,融入了佛教的智慧和修行理念。它表达了智者的境界和智慧的力量,同时强调了对历史的洞悉和对世界万物的创造力。通过诗意的抒发,激发人们对智慧和修行的思考,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境界和内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