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节大德归阙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08:58:13诗人:齐己 |  朝代: 唐代 |  20

西京曾入内,东洛又朝天。
圣上方虚席,僧中正乏贤。
晨光金殿里,紫气玉帘前。
知祝唐尧化,新恩异往年。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送节大德归阙

西京曾入内,东洛又朝天。
圣上方虚席,僧中正乏贤。
晨光金殿里,紫气玉帘前。
知祝唐尧化,新恩异往年。

《送节大德归阙》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送送节大德归京城的场景,表达了对圣上和僧人的关注与追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为:

西京之人曾入内地,东洛之人又向天国进发。
圣上的座位仍然空着,僧人中却缺少贤才。
晨光洒满金殿之内,紫气笼罩玉帘前。
只有我知道应当祈求唐尧的启迪,新恩异于往昔年代。

这首诗词通过对洛阳和西京的对比,展现了唐代社会的政治动荡。诗人关注的焦点是圣上和僧人,这代表了政府和官僚体系。

圣上的座位虚空,代表了政治权力的空虚,暗示着朝廷的腐败和失去了威望。僧人中乏贤,说明佛教界中人才稀缺,意味着佛教的兴衰和失去了师者。

晨光洒满金殿,紫气笼罩玉帘,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尊贵。诗人意味着他欣赏唐尧的治国才能和品德,希望圣上能有灵感和启迪,以带领国家走向辉煌。

整首诗质朴而清新,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的文字,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心和对前途的期待。通过对国家和宗教的思考,诗人反映了当时政治和宗教的困境,以及对圣上和僧人的期待和祝福。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jie-da-de-gui-que.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