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3 20:59:30诗人:孙逖 |  朝代: 唐代 |  11

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
官序惭先达,才名畏后人。
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
早赴前军幕,长清外域尘。

作者介绍

孙逖,河南人。开元中,三擅甲科。擢左拾遗,表举幕职,入为集贤院修撰,改考功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典诏诰,判刑部侍郎。终太子詹事,谥曰文。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孙逖,河南人,开元中,三擅甲科,擢左拾遗,表举幕职,入为集贤院修撰,改考功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典诏诰,判刑部侍郎,终太子詹事,謚曰文,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作品评述

《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

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
官序惭先达,才名畏后人。
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
早赴前军幕,长清外域尘。

中文译文:
曾年我得到一件官衣,同时也在边地上奔波。
官职的顺序使我感到羞愧,才名让我敬畏于后人。
西北国家虽然带来贡品,但我不愿意与他们和亲。
我将早日赴前线,远离长安的尘埃。

诗意:
该诗描写了诗人孙逖送别李补阙出任河西节度判官的情景。诗人第一句提到自己曾经也曾在边境工作过,后来被调往后方。他感到惭愧,因为其他官员已先于他有所成就。诗人知道自己的才名并不出众,也会受到后来者的威胁。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西戎的鄙视。虽然西戎可能带来贡品,但他们的做法让诗人感到耻辱,因而拒绝了与他们的接触。

最后,诗人表示他将尽早前往前线,远离长安的繁华,去为国家效力,为自己争取荣誉。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个人的经历为切入点,展示了他对于官职晋升和才名辈分的思考。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露出对成就的渴望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诗中的西戎一词,指的是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诗人对他们的反感主要源自他们常常献贡的行为,并对他们的视国家大义不重。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和自尊的态度。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使命感,他希望早日前往前线,为国家效力,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清贫而安定的外界环境的选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情感,抒发了作者对于官职辈分、才名荣耀和国家忠诚的思考,展示了他积极向前的决心和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li-bu-que-she-yu-shi-chong-he-xi-jie-d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