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伯虎除国子监丞赴阙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21:24:12诗人:赵汝鐩 |  朝代: 宋代 |  12

玑衡占东南,老人方昭回。
明庭聚耆德,公难卧蒿莱。
行行出东门,丹心趋玉阶。
雪棹乘兴尔,云岫何心哉。
了却济世缘,应念金石台。
天街跃马余,就访孤山梅。

作者介绍

赵汝鐩(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歷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爲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歷《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林伯虎除国子监丞赴阙》是宋代赵汝鐩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林伯虎离开国子监,前往朝廷任职的情景。虽然没有提供原文内容,但我可以为您提供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玑衡占东南,老人方昭回。
明庭聚耆德,公难卧蒿莱。
行行出东门,丹心趋玉阶。
雪棹乘兴尔,云岫何心哉。
了却济世缘,应念金石台。
天街跃马余,就访孤山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林伯虎离开国子监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林伯虎的敬佩和惋惜之情,同时也借以表达自己在人生中的一些感慨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玑衡占东南,老人方昭回。”描绘了林伯虎离开国子监的情景,玑衡指的是国子监的位置,东南意味着朝廷的方向。老人方昭回表示林伯虎的归来,老人指的是林伯虎成熟老练的形象。

接下来的两句“明庭聚耆德,公难卧蒿莱。”表达了明庭(指国子监)的学子们聚集在一起,颇具耆老之德,而林伯虎却难以在这里安居。公难卧蒿莱意味着林伯虎难以在国子监中安心居住。

接下来的两句“行行出东门,丹心趋玉阶。”描绘了林伯虎离开国子监,踏上前往朝廷的旅途,丹心指的是他忠诚的心意,趋玉阶表示他追求官职的渴望。

紧接着的两句“雪棹乘兴尔,云岫何心哉。”表达了林伯虎在雪中划船的兴致和对自然景色的赞叹,云岫何心哉则表达了他对山水之美的思索和感叹。

最后两句“了却济世缘,应念金石台。天街跃马余,就访孤山梅。”表达了林伯虎离开国子监,结束了他在世俗中的事业,应当怀念他在国子监中的贡献。天街跃马余表示诗人也有去访问孤山梅花的意愿,孤山梅是一个隐居者的象征,诗人或许希望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整体上,这首诗描绘了林伯虎离开国子监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自然和人世间事物的感慨和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lin-bo-hu-chu-guo-zi-jian-cheng-fu-queima.html

相关文章